一、简介
紫东太初大模型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研发的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该模型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现已成为全球首个深度推理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实现了对文本、图像、语音、视频、3D点云及传感器信号的全模态原生融合与统一表征,使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信息进行理解与推理。紫东太初4.0版本更是在带图推理、复杂多模态任务和工具调用方面超越了国际先进模型,标志着国产大模型在通用多模态推理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二、主要功能
细粒度多模态语义思考:紫东太初4.0具备“边看、边识、边思”的认知能力,能够在视觉语义层面展现出清晰且可解释的推理过程,实现动态适应和处理复杂任务。
长视频秒级理解:支持长达180分钟的长视频秒级理解和精准应答,例如通过观看春晚视频推理出武汉地标建筑的出现情况并输出详情表格。
复杂任务规划与求解:首次实现多模态复杂任务规划与智能求解,通过准确的多步任务拆解和高效的工具调用,支持跨模态信息协同合作。
行业垂直模型开发:基于湖北产业实践,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智慧文旅等行业垂直模型,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主动深度思考: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主动深度思考,不仅限于问答,还能在真实场景中通过汽车、机器人等“动手操作”,完成技术能力向市场应用的转化。
三、如何使用
平台接入:用户可通过“紫东太初云”平台接入模型服务,该平台提供算力支撑、大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的全链路服务。
开发工具支持:平台支持多轮问答、文本创作、图像生成、3D理解、信号分析等全面问答任务,用户可利用平台提供的开发工具进行定制化开发。
生态合作:紫东太初已与千余家企业达成合作,用户可通过加入生态合作伙伴网络,共享模型能力,加速创新应用落地。
技能培训: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紫东太初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帮助机器人掌握与物理世界交互思考的通用能力以及任务分解和执行的专业能力。
四、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在华工科技、东风汽车等企业的生产线上,紫东太初模型可根据实时捕捉的焊缝间隙、错边量等毫秒级生成最优焊接路径,支持25种工艺的智能化焊接,年增效超千万元。
智慧医疗:在九州通的医疗平台上,模型作为“骨科嫦娥”识别管理数万种医疗器械与耗材,库存盘点时间从3天压缩至4小时,识别能效提升30倍。同时,模型还支持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医疗多模态鉴别诊断等应用。
低空经济:紫东太初与长春市合作推出的“紫东长空”低空大模型,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综合处理图像、视频、雷达、传感器、卫星定位等多维度数据,为低空经济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调度、气象预测等领域,紫东太初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例如,与武汉市气象台合作成立“AI+气象”创新工作室,推动气象预测的智能化转型。
具身智能:紫东太初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机器人快速掌握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能力,应用于汽车车身焊接、打螺丝、货物搬运、手术辅助等场景。
